标签: 巴戟天,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
顶[0] 发表评论(0) 编辑词条巴戟是一种被子植物,一种常绿灌木,又名鸡肠风、鸡眼藤、黑藤钻、兔仔肠、三角藤、糠藤、三蔓草、不凋草、生山中、叶似茶。根茎可作中药。性微温,味辛甘,功能补肾阳,壮筋骨。主治肾虚、腰膝酸软宫冷、月经不调、少腹冷痛、风湿痹痛等。茎圆柱形,叶对生,呈长椭圆形,先端尖,基部钝或圆,全缘。头状或聚伞形花序顶生。根肉质肥厚,圆柱形,呈结节状。子房下位,聚合果近球形。花期4~5月,果期7~10月。巴戟喜温暖湿润怕寒冷,也较耐旱。在年平均温度21℃以上,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,月平均温度20~25℃的地区生长最适宜。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广,荫蔽度30%至全光照生长较好。属于深根性植物,要求土层深厚、肥沃、疏松、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。
原产南亚热带气候温和、土壤深厚、肥沃、疏松、湿润的次生林下,我国分布于福建南部,广东,海南,广西东南部等地。越南南部也有分布。
藤本藤本;肉质根不定位肠状缢缩,根肉略紫红色,干后紫蓝色;嫩枝被长短不一粗毛,后脱落变粗糙,老枝无毛,具棱,棕色或蓝黑色。叶薄或稍厚,纸质,干后棕色,长圆形,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6-13厘米,宽3-6厘米,顶端急尖或具小短尖,基部纯、圆或楔形,边全缘,有时具稀疏短缘毛,上面初时被稀疏、紧贴长粗毛,后变无毛,中脉线状隆起,多少被刺状硬毛或弯毛,下面无毛或中脉处被疏短粗毛;侧脉每边(4-)5-7条,弯拱向上,在边缘或近边缘处相联接,网脉明显或不明显;叶柄长4-11毫米,下面密被短粗毛;托叶长3-5毫米,顶部截平,干膜质,易碎落。
巴戟、鸡肠风(广东、广西)、巴戟肉、鸡眼藤、黑藤钻、糠藤、三角藤。
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常绿草质藤本植物巴戟的干燥根。野生或栽培。主产于广东、广西,此外福建、江西亦有少量生产。
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水煮片刻,去掉木质心,切段晒干。
本品呈扁圆条形,弯曲不直,皮部间断膨大或收缩,呈连珠状。长度不一,膨大处直径约1~2厘米。表面黄褐色,粗糙,有不规则纵皱及少数横皱。收缩处皮部多脱落露出木质心。质坚硬,皮部易削落,断面兰紫色木质心绳索状甚坚韧,淡黄褐色或灰紫色。气无味甜微涩。以条大,肉质肥厚,木质心细小者为佳。
性辛,微温。
入肝、肾经。
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,盐巴戟天,巴戟天寡糖胶囊功效与作用
补肾壮阳,强筋骨,祛风湿。
阳痿,宫冷不孕,风寒湿痹,腰膝酸痛,脚气等症。
与淫羊藿的功效与作用相似,但作用较缓。虽可用于治疗肾阳亏损而致的阳萎、腰痛等证,但实际上其强筋骨、逐寒湿之力更好,适宜于治寒湿困于下焦、腰膝诸症。
(1)治肾阳虚寒而致的小便失禁、小便频数,取其有温肾作用,但需配肉苁蓉、补骨脂、核桃的功效与作用肉、覆盆子、芡实、茯苓的功效与作用、黄精的功效与作用等。
(2)治腰膝风湿疼痛、腰气水肿,或肌肉萎缩无力,病程迁延日久而又有肾虚表现者,常配牛膝、川断、杜仲的功效与作用、山萸肉,方如巴戟去痹汤。此方试用于治进行性肌萎缩,从补肾健脾入手,也收到一定效果。
①治虚羸阳道不举,五劳七伤百病。能食,下气:巴戟天、生牛膝各三斤。以酒五斗浸之,去滓温服,常令酒气相及,勿至醉吐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妇人子宫久冷,月脉不调,或多或少,赤白带下:巴戟三两,良姜六两,紫金藤十六两,青盐二两,肉桂的功效与作用(去粗皮)、吴茱萸各四两。上为末,酒糊为丸。每服二十丸,暖盐酒送下,盐汤亦得。日午、夜卧各一服。(《局方》巴戟丸)
③治风冷腰胯疼痛,行步不得:巴戟一两半,牛膝三两(去苗),羌活一两半,桂心一两半,五茄皮一两半,杜仲二两(去粗皮,炙微黄,判),干姜一两半(炮裂,判)。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三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,以温酒饮下三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巴戟丸)
④治小便不禁:益智仁的功效与作用、巴戟天(去心,二味以青盐、酒煮),桑螵蛸、莵丝子(酒蒸)各等分。为细末,酒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。(《奇效良方》)
⑤治白浊: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(酒煮一日,焙干)、巴戟(去心,酒浸煮),破故纸(炒)、鹿茸、山药的功效与作用、赤石脂、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各一两。上为末,酒糊丸。空心盐汤下。(《普济方》)
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,盐巴戟天,巴戟天寡糖胶囊食用方法及注意
内服:熬汤9~12g。入丸、散、浸酒或熬膏。
阴虚火旺、小便不利、口舌干燥者不宜用。
福建、江西以同属植物羊角藤的根代巴戟使用,并运销省外。本品根呈圆柱形,无显著的膨大及收缩不呈连珠状,本质心粗而皮部肉甚薄。表面灰黄色,纵皱较浅。质坚硬,断面木质心灰黄色,皮部浅兰紫色或淡褐色。气无,味淡。效用如何尚待临床验证。
四川省以防己科木防己属植物防己的根作巴戟使用;又重庆地区以木通科植物白木通的根作巴戟使用,习称图巴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