驯鹿俗称“四不像”,也叫“角鹿”,是珍稀动物。因为它的头似马而非马,角似鹿而非鹿、身似驴而非驴、蹄子似牛而又非牛,故名“四不像”。它性情温顺,适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,喜食苔藓,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或深雪中行走。驯鹿是哺乳纲、偶蹄目、鹿科动物。又名角鹿。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。雌雄的驯鹿皆有角,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,要分布于寒带气候,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。在中国,目前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。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等地。
养殖地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自治乡。自1964 年以来,一直徘徊在1 100 只左右。1996 年初从国外引种近30 只。
就历史而言,鹿类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,大约在 200多万年以前,地质上称之为更新世后期,分布在欧亚大陆上的驯鹿曾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。那时的人类主要依靠捕食驯鹿吸取营养,维持了大约有几千年。所以,我们的祖先总是把鹿视为圣洁,赋予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。西方也是如此,他们让鹿给圣诞老人拉车,给孩子们送礼物。驯鹿为珍贵动物,茸、肉、皮、乳均可利用。中国黑龙江省的鄂温克族用它作交通运输工具。
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称,一些“非主流”家畜的奶正在发展中国家走上人们的餐桌,替代价格走高的传统牛羊奶。
粮农组织说,现阶段,除了牛奶、山羊奶和绵羊奶,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发其他哺乳动物的奶作为奶制品,种类包括羊驼奶、驴奶、驼鹿奶、驯鹿奶、牦牛奶等。
粮农组织特别推崇驯鹿奶和驼鹿奶。原因是,这两种哺乳动物的奶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,而乳糖含量只有牛奶的一半,十分适合一些不宜摄入乳糖的群体。
驯鹿是专门在冷的地方生活(西伯利亚、加拿大北部、格陵兰岛、中国东北),吃苔藓。麋鹿俗称四不像,是中国特有物种,到清末只有皇家园林里还有圈养。后来被好像是英国人全部带到英国,在中国就灭绝了。1980年代中国又从国外引进,号称“归国华侨”。
驯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区别较大,即使外行人也不难一眼看清。麋鹿是尾巴最长的鹿,驯鹿的尾却极短。麋鹿的角好似没有眉杈,各杈皆向后发展,驯鹿却有非常复杂的向前生长的角杈,而且它是唯一雌雄皆长角的鹿种。在体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别。二者唯一相同之处,就是蹄子扁平宽大,间距较宽,悬蹄发达。这是因为麋鹿原来生活在沼泽和湿地,而驯鹿则长期活动在冰天雪地,二者都需要这种类型的蹄子。
中国没有真正野生的驯鹿。鄂温克族人所豢养的驯鹿,估计现有1000多头,不知当初是从哪儿得来的。它们与西伯利亚及北欧各少数民族养的驯鹿,习性上基本相同,都是属于半饲养、半野生的状态。日间大都任其跑到山野间自由觅食闲逛,晚上跑回村里过夜。有需要时,就把它套上拖雪橇,驮东西,挤鹿奶,甚至宰杀剥皮、割肉、炼油。寒带少数民族需要驯鹿,正好比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牦牛一样。